关于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陈清华  时间: 2023年02月27日 21:47:44  点击量: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全省高校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上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决定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32月至3

  二、组织机构

  本次竞赛设立大赛组委会,由校团委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306办公室,负责竞赛日常事务管理。设立大赛评委会,由校团委聘请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同时作为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分赛和第十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参赛作品类别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参赛作品类别有: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

  3.科技发明制作: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参赛对象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

  五、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一)每人限报一件作品,如有违规者,所在作品直接取消评审资格。

  (二)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并由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或教研组)推荐。作品完成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三)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即2023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1.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作品,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作品,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2. 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均须为学生且人数不能超过10名(含项目负责人)。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作者中的最高学历划分为本专科生作品或硕士研究生作品进行评审。

  (四)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含本竞赛国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五)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六、推进步骤

  (一)参赛作品征集(39日前)

  202339日晚24点前提交作品申报书(附件1) 、作品、汇总表 (附件2) 、个人自查表 (附件3) 电子版至邮箱931946153@qq.com,纸质版材料交至校团委。递交的资料须产全否则视为放弃参赛。

  纸质版材料于39日下午17:30分前交至行政楼校团委办公室(306)。递交的资料须齐全,否则视为放弃参赛。

  2) 参赛作品初审(310日—13日)

  校团委将邀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对报名参赛的作品进行初审,筛选出符合参加校赛终审答辩的作品。

  (三)校赛终审答辩(316日)

  组织本校优秀作品参与校内预选赛答辩,答辩地点待定,

  各参赛队伍的答辩顺序将按参赛组别分别抽签确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后续将报送获奖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

  (四)校赛终审推荐(320日—25日)

  2023325日前,各高校团委在竞赛平台上完成校团委审核和作品推报,同时报送公示材料、作品汇总表、校级赛事组织实施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所有参赛作品均须通过官方竞赛平台(平台将于31日前上线)注册账号并进行申报。申报时须在作品内容中隐去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姓名、学校名称、校徽和其他可能透露参赛高校及个人资料的信息。

  2.竞赛平台将于31日开放账号注册及作品申报功能,于32024时关闭账号注册及作品申报功能,于32524时关闭校团委审核推荐功能,逾期未报视为放弃参赛资格。

  七、奖项设置及激励措施

  (一)奖项设置

  组织本校优秀作品参与校内预选赛答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后续将报送获奖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

  8、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一项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对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学院要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领导小组,加强赛事组织领导。

  (二)全面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做好对参赛作品的组织、指导、初评工作。运用多渠道方式发布竞赛消息,广泛动员、全面发动,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参与面。认真做好各学院竞赛活动的相关工作,全面权衡,好中选优,遴选各学院优秀作品参赛。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学院积极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正常性开展。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运用多媒体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宣传工作,让广大大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挑战杯”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青年学生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典型团队,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投身科技学术实践,努力在校园中营造热爱学习、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浓厚氛围,更好地投身于校园学风建设工作。


附件:

附件1: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模板).doc

附件2: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推荐作品汇总表.xls

附件3: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查承诺书.doc

附件4: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doc

附件5: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草案).doc


人:陈清华

联系电话:83076705/15814107281

电子邮箱:931946153@qq.com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校团委办公室代章)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