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总结表彰暨再动员大会”,全面总结了2024年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显著成果,深度剖析其中的亮点与需进一步优化之处。对2025年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规划与系统性部署。
本次产教融合课改,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在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大会特设表彰环节,对在2024年产教融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安排发言,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课改活动。
大会现场
学校董事长方植宁、副董事长陈柏根、校长叶小明、党委书记邓成良、常务副校长李玉春、副校长陈粟宋、副校长朱敏、副校长方颖珊、董事长助理兼副校长易晓爽、校长助理罗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教研室正副主任、辅导员、教师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邓成良主持。
党委书记邓成良主持会议
副校长陈粟宋做课改总结和再动员。陈粟宋表示,学校教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育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成果颇为丰富,共获得校内外相关教改项目达120项,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7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相关的横向课题15项,通过校企联动为后续更多教师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基于产教融合驱动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多方协同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成果获2024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订单及定向培养班、学徒制培养班9个,参与学生人数近300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还积累了一批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示范性做法。
陈粟宋就下一步对2025年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后续课程改革工作做动员发言。他提出七点要求,一是要提早谋划和布局好2025年的产教融合课改工作。各二级学院要积极主动地担当起课改的重任,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各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实施课改,统筹规划好拟实施课改的专业和学生规模。二是思想认识上要提升到新高度。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学校制定的产教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方案统一行动。三是校企合作上要提升到新水平。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加强与企业、尤其是与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四是产教融合型课程开发上要更具适用性。力求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业务契合度更高,及时引入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成果,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持续更新教材内容,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教材。五是课程的教学实施上要更具实效性。要深化校企双导师制度建设,有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强化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等工作。六是产教融合型课程教学管理上要更具规范性。要强化课程教学组织环节管理,加强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健全考核机制,保障教学质量。七是要力争取得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高水平教学成果。不仅要在课改的实操层面上,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接下来,还要在总结与凝练、突破与创新上下功夫,要努力争取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高水平教学成果。
副校长陈粟宋讲话
常务副校长李玉春宣读表彰决定文件。他宣读《关于表彰2024年产教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其中,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药健康学院获“产教融合课改”先进二级学院表彰,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获“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固化”先进二级学院表彰,计算机应用教研室等14个教研室获得“产教融合课改”先进教研室表彰,宗玲等23位同志获得“产教融合课改”优秀指导教师奖,王钰祯等8位老师获得“产教融合课改”优秀辅导员奖,于彦君等13位老师获得教研室主任“说产教融合与活页式教材编写优秀个人”。
常务副校长李玉春宣读表彰决定
董事长方植宁颁发“产教融合课改”先进二级学院奖项
副董事长陈柏根颁发“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固化”先进二级学院奖项
副校长陈粟宋颁发“产教融合课改”先进教研室奖项
副校长朱敏颁发“优秀产教融合型课程”奖项
副校长方颖珊颁发教研室主任“说产教融合与活页式教材编写优秀个人”奖项
董事长助理兼副校长易晓爽颁发“产教融合课改”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校长助理罗璋颁发“产教融合课改”优秀辅导员奖项
获表彰的优秀单位和代表发言分享经验。颁奖后,获奖单位及代表纷纷发表感言,分享先进工作经验。各二级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教育革新中,企业深度合作,协同推进人才培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新型学徒制、现场教学工坊等多元化途径,有力推进课程改革进程,让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德生、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何红丹、建筑与设计学院教师叶秀华、医药健康学院教师吴萍洲、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杨敏敏分别上台发言。
全校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奋勇向前,做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探索者与实施者,师生成果丰硕,为2024年产教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画下完美的句号。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德生说到,“信息工程学院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改革’为主题,从产教融合实践情况、产教融合改革的深化年、改革成果固化、课改新方向等四个方向进行汇报。为全力做好本次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我们充分借助合作企业资源,发挥专业特长,校企携手实施教学,学生的实操能力显著提升,综合素质迈上新台阶。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懈努力!”
先进二级学院代表曾德生
何红丹老师说到,“面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我们专业除了抱着要完成课改任务的初心,更多的是想“借学校产教课改之风,续金融勇往职前之路”。自从学校开展产教融合课改以来,金融教研室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扎实工作和创新举措,积极探索金融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先进教研室代表何红丹
叶秀华说到,“教育承载着塑造未来、点亮希望的重任,而产教融合无疑是职业教育的一场意义深远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身为这场变革的积极践行者,我始终坚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让产教融合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
优秀教师代表叶秀华
吴萍洲说到,“我成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负责对接16家知名企业,努力为同学们争取到每一个岗位实践的可能。未来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于创新,扩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而不懈努力。”
优秀教师代表吴萍洲
杨敏敏老师说到,“作为辅导员,我衷心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对我们辅导员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我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它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至关重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通过企业实践、项目合作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融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优秀辅导员代表杨敏敏
各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课改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体会,这些课改工作的成功不仅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即将开展的2025年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长叶小明作总结讲话。叶小明校长指出,学校对每一位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的同仁所付出的努力都高度认可和肯定,大家的努力值得被学校隆重表彰。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克服诸多不易,他们需要深入企业,主动与企业开拓合作机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挖掘企业用人需求,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适应企业环境,调整教学策略,付出巨大努力。展望未来,新的一年将是我们学校发展的重要一年,这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勇挑重担,发扬钉钉子精神,将产教融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校长叶小明作总结讲话
对此,叶小明校长强调了以下五点要求和希望,一是要深化产教融合认识。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和学校当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三是要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教师是产教融合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加大产教融合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效果。四是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五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通过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企业资源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摄影:陈洽、李子星、梁亦辉 初审:李雪聪、郑燕珊 复审:方颂 终审:陈利群)
CopyRight © 117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96203531号
招生办电话:0769-83076600、6821、6627、6633 招生办邮箱:cxxyzs123@126.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教育园区学府路 邮政编码:52396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