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世纪的珍贵积淀,大饱眼福的纸上展览。
创办于1860年的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至今仍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你就踏入了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别具特色的大门,伴随着《渡渡鸟加伏特舞》这首入场曲,渡渡鸟、恐龙化石、菊石……遍览富有代表性的稀有化石与标本、珍贵图册和模型;达尔文、华莱士、巴克兰、霍普……聆听那些关于自然科学史、传奇博物学家和博物馆本身的迷人故事。
这本书由两位对博物馆藏品非常熟悉的专家撰写,她们精心挑选了博物馆内非常有代表性的80多组藏品及富有特色的建筑结构设计了这段令人惊叹的寻宝之旅。欢迎来到专属你的“纸上博物馆”!
书摘:
作为物种灭绝的代名词,多年以来,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一种不会飞的鸽子。渡渡鸟首次被记录于1598年,灭绝于1662年。这一物种现在已经被层层迷雾与故事环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一种迈着鸭子步的、略显蠢笨的胖鸟,被造访它生活的岛屿的水手们吃到灭绝的故事。
作为毛里求斯的特有物种,渡渡鸟是一种地栖性鸟类。在它们生活的岛屿上,没有哺乳动物掠食者会侵扰它们的巢穴。各方说法都表明它们的肉实在称不上美味,因而即使确实是人类的原因导致它们灭绝,也应当是生境(栖息地)退化和荷兰水手将此地作为长途航行中的停歇地时引入家猪的综合结果。猪是陆地食腐动物,食欲贪婪。独立进化而来的渡渡鸟在它们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虽然人们根据亚化石遗迹和铸型制作了渡渡鸟骨骼标本,然而其实没有完整的渡渡鸟骨架存世。少数人造模型参考了一些根据活体标本创作的绘画和插图。
在所剩无几的珍贵标本中,本博物馆所藏的标本尤其独特。这些标本是这一物种在世上仅存的软组织残余,可以说是最宝贵的藏品。这部分组织曾经是一件完整剥制标本的一部分,在17世纪展出于伦敦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馆。后来,特拉德斯坎特系列藏品被赠予阿什莫尔博物馆的创建者伊莱亚斯·阿什莫尔。这就是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所藏渡渡鸟标本的来源。
CopyRight © 117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教育园区学府路
招生办电话:0769-83076600、6606、6627、6633 招生办邮箱:cxxyzs123@126.com 邮政编码:5239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