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我校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向安强、院长助理王璿、人文教研室副主任阙砚及青年教师叶倩钰、王宇等一行应邀代表学校参加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
本次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近史所、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省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城市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山西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昭通学院、黄山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家科研单位、高校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11月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陈军主持本次学术年会的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隋斌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分别致辞。随后,隋斌研究员以“传承发展农耕文明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主题进行中国农史研究高峰论坛开场报告,并提出与会青年学者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中国农业博物馆曹幸穗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历史遗产研究所倪根金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朱宏斌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惠富平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卢勇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围绕农业古籍点校、古农书整理和农史研究前沿等作了经验总结和学术分享,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
我校参会教师在主会场红满堂现场合照
11月26日上午,大会分设三个专题论坛开展学术研讨。我校人文教育学院青年教师王宇在中国农史研究专题分论坛一“动植物史与古代农业研究”宣读了题为《先秦砾石丹书中的涉“农”资料初探》的论文,介绍了豫鄂湘三省27处古遗址田野调查所见先秦砾石丹书基本情况,分析其材料技术与文化属性,基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结合合技术检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砾石丹书中涉农资料可能所蕴含的农业信息;《先秦砾石丹书中的涉“农”资料初探》一文系我校青年教师王宇与校外学者左嘉、左宜方合作撰写的研究论文,这一研究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积极评价;分论坛主持人著名学者四川大学张箭教授、评议人华南农业大学周晴教授及中山大学刘凯先博士等学者高度肯定砾石丹书的研究价值,认为这一考古新发现值得重视。我校青年教师阙砚、叶倩钰在中国农史研究专题分论坛三“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建设研究”分别宣读了论文,阙砚的论文题目为《高校美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此文为阙砚主持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青年项目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美育助力社会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王璿、叶倩钰的论文题目为《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东莞厚街莞草编织研究》,此文为王璿主持的我校校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的融合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青年教师的论文得到了与会学者的积极评价。
我校向安强教授以第二作者向本次会议提交了《论长江中游史前时期的三座鸡鸣城——兼议家鸡起源与鸡养殖部落》《长江中游史前城演进与水文化发展》《论长江中游荆江的三次改道》三篇论文,皆收入会议论文集,其中前两篇论文由第一作者在第一分论坛上宣读。
学校青年教师王宇宣读论文
学校青年教师阙砚宣读论文
学校青年教师叶倩钰宣读论文
本次学术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推动了中国农史及乡村振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文教育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本次学术会议,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我校在学界的知名度;与会教师会后表示将继续深入学术研究,未来持续为我校人文学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图片:王宇 初审:刘伟强 复审:向安强 终审:方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