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是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首批组建的二级学院,经过十二年的发展,现有在校学生近4050名,已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专业)、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筹)等13个专业。2021年由计算机应用技术牵头,联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申报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获教育厅立项。

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计算机与通信系,2011年7月于学校创建时同步成立,柳青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2011年7月—2014年5月),李竺教授担任第二任系主任(2014年5月—2015年7月);2015年7月组建为信息工程学院,冯天亮教授担任第一任学院院长(2015年7月—2022年6月);现由侯家利教授担任院长。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二级学院,组织架构和队伍除专任教师外,还有院长、副院长、院长助理、党总支书记及副书记、7个专业教研室、1个公共基础教研室、1个信息工程实训中心、以及教学秘书、行政秘书、辅导员、实训室管理员等。

信息工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57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7名,高级工程师30名,双师型教师55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省优青培养对象2名,东莞市优秀教师2名,学校教学名师4名,东莞市厚街镇优秀教师4名。每年寒暑假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知名企业的专项技术培训,参加相关专业交流会议、企业实践调研等项目,已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师人数近100多人次,其中国培、省培等项目的培训人数达50余人,华为认证学院讲师12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立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实训设备齐全,现有实训教学楼两栋,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有广东省高职教育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共实训中心,省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经广东省教育厅推荐,该基地2019年7月获教育部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2018年配合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的建设,建有华为云计算实训室、华为数通实训室等合共各类实训室31间,共有教学仪器设备达1000多台,设备资产总价值2700多万元,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信息工程学院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业导向、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与东莞市金河田实业有限公司、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大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五株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市中科雅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建立了三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室8个(信工科创开发中心、信工动漫影视中心、腾科创新工作室、粤嵌众创空间工作室、软舰创新工作室、信盈达CDIO智创工作室、易唐创新工作室、第七城创新工作室),积极探索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2019年起,结合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启动打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工科专业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工智能综合训练基地,2021年,依托企业的优质资源,打造“互联网产业学院”,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工程化、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累计获得各级奖项16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高专组)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50余项。行业类竞赛中,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高校一等奖。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及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教师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获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厅科研平台项目共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指委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获批中国计算机学会职教改革课题1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信息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项研究等课题10余项,中国电子劳动学会课题2项,以及省级各类教指委课题17项。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及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共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CPCI收录7篇,北大核心、科技核心和AMI期刊等15篇;取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4项;取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